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天天说健康 > 养生菜谱 > 正文

中医教授家的春节“养生”餐:温热寒凉配 不吃

来源:天天说健康 时间:2018-04-04

  据《新闻晚报》报道,过新年,吃是重头戏。但是你会吃吗?你知道怎样把春节大餐吃得健康养生吗?如何让春节起居兼顾节日和健康的需要?本报记者专访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方剂研究室主任、解放健康讲坛特邀嘉宾文小平教授。文教授长期从事中医科研、教学、临床工作及中医食疗药膳保健工作,她对食物的温凉寒热、配伍调和有深入的研究。今天,让我们走进文教授的家,学学她的春节“养生”经。

  “过新年放长假,不睡懒觉没道理。 ”文小平教授也会和家人一起睡个小小的懒觉,但是不会超过10点钟。过了10点起床,一个上午基本已经被睡掉一大半。过多的睡眠会造成人头晕,加倍困倦。

  节假日,文小平教授和家人通常会在早上8点多起床,吃一顿舒心的早餐,开始一天的休闲生活。

  很多人感觉,一到春节长假,从睁开眼睛到闭上眼睛,整天都离不开吃,文小平教授提出,如果愿意,不妨对一日三餐进行一些调整——把三餐改成两餐。早餐和午餐可以连起来,在11点之前吃一顿早中饭。上午11点到下午4点之前的整段时间可以用来休闲娱乐,如果肚子饿了,加点心水果伺候。 4点多不妨开始晚餐,一家人或者和亲朋好友其乐融融地吃上一两个小时。由于节假日饮食中相当部分属于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的“营养型”食物,所以通常不容易感觉到饥饿。

  但是4点左右的晚餐到了晚上10点或11点左右,难免让人感到饥肠辘辘,而八九点左右如果能够为家人奉上甜品、点心、水果等健康宵夜,那两三个小时候之后也就恰到好处了。

  这种餐时的改变一方面考虑到很多家庭会把聚会时间放到下午或晚上,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家庭 “煮妇”和“煮夫”们的忙碌,让他们解放出来,多享受节日休闲时光。

  文小平教授每年的年夜饭都是亲手制作,而他们吃的方式也相当有趣——马拉松年夜饭。文教授喜欢从年三十下午四五点钟就开始上年夜饭的第一批菜肴:小碟子凉菜。一家人边吃边聊,其乐融融的气氛逐渐升温,然后就开始上热菜,而热菜也不是呼啦啦一阵风全部摆满餐桌,而是三三两两,吃一阵,聊一阵,上两个菜。

  文教授每年都要做的一道拿手菜——秘制酱鸭。其关键的几个步骤在于在清洗鸭子的时候就把身体里的油全部洗净,而在烹煮鸭子的时候要加入山楂、陈皮、寇仁等香料,这些香料的讲究之处在于,不仅能够芳香行气,而且助消化,既满足了味蕾,又不增加肠胃的负担。

  传统的新年佳节,餐桌上自然少不了鸡鸭鱼肉,但文教授烹饪的时候会特别注意,尽量通过少油少盐的方式来制作。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节期间吃牛羊肉不仅口感好,补充热量,还能养阳。但有些人说,自己一吃羊肉就上火,不敢碰。文教授提醒,羊肉偏温,体质热的人确实要少吃,但如果在烹调的时候放入性凉的萝卜,既能祛除羊肉的膻味,又能调和羊肉的热性,而且还有助于消化。所以萝卜与羊肉是一对绝配。

  如何做一桌吃了让人不腻味的节日佳肴?在文小平教授看来,关键要控制好高蛋白、高胆固醇的食物,鱼类、海鲜在文教授家的餐桌上常常以清蒸的姿态展现,少用浓油赤酱。在挑选海鲜食材方面,文教授表示少吃无鳞的鱼,各种水产品换着吃。

  蔬菜的挑选也有讲究,文教授喜欢在节日里抄上一盘西芹百合配白果,这三样食材具有平肝、润肺,软化心血管的功效,特别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菇类是文教授一直偏爱的食物种类,鸡腿菇、平菇、蘑菇、茶树菇,可以做出各种鲜美的菜肴。说到黑木耳,这又是文教授眼中的 “宠儿菜”,因为黑木耳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也是肠道的清道夫,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和补气生血。

  过新年,不少人家做菜都会遵循一个“多”字,一方面感觉生活水平高了,食物充足了,另一方面也是讨个口采,“年年有余”。但其实,这是一个健康误区。

  即使过年,文教授家的食物也是坚持少量、新鲜。 “做得多,倒掉可惜,吃下去不健康,让自己左右为难。 ”文教授说。 “所以我们还是按照平常的习惯,少做一点,情愿‘欠一口’,也不要剩下来。 ”

  现代人的营养总体较为丰富,一般不容易感觉到饿,如果正餐没有完全吃饱,到了两餐之间,吃点水果、零食就能补充能量。

  “甜甜蜜蜜”的银耳红枣莲子羹不仅新年讨个好口才,而且特别适合今年的春节。

  银耳对于润肺有良好的功效。银耳性偏凉,冬季食用最好配上温性的红枣,而不含莲心的莲子属平性。红枣可以解毒,莲子可以健脾,三者共同食用还能增加安神作用。文教授提醒,在炖银耳红枣莲子羹的时候,暂时不要放糖,等炖好了,可以请家人根据自己不同的体质和情况选择不同的“糖”。如果最近上火大便不通,可以用蜂蜜调味;如果体寒怕冷,可以选择红糖;倘若最近脸上起痘、长了口腔溃疡,则不妨加点冰糖;最普通的可以使用白糖。

  除了甜品羹类,文教授还会在春节期间为家人准备好杂粮粥,玉米面、血糯米、黑米、麦片、小米等可以选择其中的几种。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认为红豆可以补血,所以喜欢在冬天食用,但其实红豆并没有补血作用,它和米仁都有祛湿利尿功能,冬天食用过多反而容易导致伤血,不建议食用。

  过新年,虽然是冬天,但水果仍旧是少不了的重要角色。文小平教授提醒,水果固然是好东西,但应尽量做到顺应季节,吃当季水果,少吃或不吃西瓜(性凉,容易刺激肠胃,含糖量高,反季节水果,不适合冬天食用)等夏季水果。

  梨:今年冬天可以适当吃一些,有利于对抗污染天气,润肺。年轻人可以常温食用,老年人若嫌凉,可以煮成少量梨羹食用。

  樱桃(车厘子):有补血功效,可以适当食用;但其糖分也高,故又不宜过量食用。

  蓝莓:因其有抗氧化、软化心血管作用而被推崇。但食用时一要注意新鲜;二要注意清洗。

  文教授的女儿在某跨国公司工作,和这座城市里许多年轻的白领一样,平时工作繁忙的她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压力自然也不小。

  今年冬天,文小平教授给女儿开了膏方,主要不是进补,而是疏肝理气,提高女儿抗疲劳能力的膏方。但平时因为工作关系,女儿也不一定能保证每顿都按时服用。放假的这段时间里,文教授会督促女儿按时吃膏方。

  难得放个长假,虽然不打算去外地旅游,但和同学朋友外出聚会总是少不了,因此晚上也仍然不会太早睡觉。文教授会让女儿早上多睡会儿懒觉。同时,文教授会提醒女儿在节日期间多饮水,茶水、蜂蜜柚子水、白开水等各种健康水都有助于补充体内水分,带走毒素。文教授的女儿很早就购买了健身卡,但大部分时间因为主人的忙碌而躺在抽屉里,因此,文教授也会建议女儿利用假期适当做些强度不太大的运动,舒活一下筋骨。

  喜气洋洋的春节,对高龄且有慢性病的老人来说,却不啻为“年关”。小辈集中回老家探望老人,老人忙于应付各方的拜年;餐桌上,小辈出于孝心,不断给老人夹大鱼大肉,吃得老人肠胃不消化;老人原本的早睡早起,午间享受小憩的规律生活被完全打乱……这些都可能对老人造成身心伤害。

  文小平教授建议,老人想开开心心地过个健康年,最关键的是尽量不要打乱平时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例如有的老人有坚持睡子午觉的习惯,那小辈们应该尊重老人的习惯,到了下午自动“退场”,为老人留出空间和时间。有的老人平时吃东西偏素,那也就没有必要为了让小辈开心而硬生生吃下许多自己不爱的食物。

  文教授的母亲住在北京,文教授和弟弟分别在上海和广州,往年,他们常常一起到北京过年,但文教授今年提出,不要所有的小辈同一时间挤到北京家里,来的时候太热闹,走得时候又太冷清,前后对比大,让老人心理产生较大的落差。于是,今年文教授的弟弟先到北京陪母亲过年,等过年后一周,文教授再上京城陪伴母亲,让母亲不至于觉得太过孤单。

  自驾游泡温泉是很多人春节的一个热门节目。文教授特别提醒,三种状态下不要泡温泉:太饱、太饿、酒后。上个月,文教授和朋友去外地游玩,饭后半小时,大家去泡温泉,文教授提醒,才吃过饭没多久,大家泡的时候先从水温不太高的池子开始,慢慢地让身体适应,不要一下子泡太烫的池子。结果一位女性没有听到她的建议,选择了高温的汤池,结果泡没几分钟就感觉不适,赶紧上来。可是,一出池就昏倒在池边。文教授提醒,老人泡汤更要小心,不能时间过长。同时,也要做好保暖工作,别因为泡汤而感冒了。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天天说健康 copyright owner Wang Yi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Top